世界海上风电展望2019

ERR能研微讯
关注

国际能源署发布《世界海上风电展望2019》(特别推荐)

对负担得起的低碳技术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

2018年,由于电力行业煤炭使用量的增加,全球与能源相关的CO2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尽管可再生能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化石燃料仍占发电量的近三分之二,与20年前相同。有迹象表明,随着对经济脱碳和解决空气污染的承诺增加,出现了转变,但需要加快行动,以实现可持续能源目标。随着全球能源系统电气化的继续,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需要清洁和负担得起的低碳技术来生产电力。这份《世界能源展望》特别报告深入探讨了目前总装机容量为23吉瓦(欧洲80%),仅占全球发电量的0.3%,但有可能成为世界电力供应支柱的海上风电。报告对迄今为止全球海上风电前景、对电力系统的贡献及其在清洁能源转型中的作用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分析。

2010~2018年海上风电年度新增装机容量,按地区划分

海上风电市场发展势头强劲

2010~2018年,全球海上风电市场年均增长近30%,得益于快速的技术改进。在未来五年内,全球计划完成约150个新建海上风电项目,这表明海上风电在电力供应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英国、德国和丹麦推动了欧洲的海上风电技术发展。2018年,英国15%的电力来自海上风电。2018年,中国新增的海上风电装机超过世界其他国家。

2018年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以及电力供应份额,按国家划分

2018年海上风电行业领先市场参与者

2018年海上风电风机主要制造商

海上风电的未开发潜力是巨大的

最好的海上风电场址能够提供的电力供给将超过目前全球电力消费。这只涉及了近海的场址的挖掘。国际能源署在本报告中启动了新的地理空间分析,以按国家划分评估海上风电技术潜力。该分析基于最新的全球风速和质量天气数据,同时考虑了最新的涡轮机设计。海上风电的技术潜力为36000太瓦时/年,适用于在60米深、距离海岸60公里以内的水域安装,而目前全球电力需求为23000太瓦时。浮动涡轮机从海岸向更深处移动,可以释放出足够的潜力,满足2040年全球总电力需求的11倍。我们新的地理空间分析表明,仅海上风电就能满足包括欧洲、美国和日本在内的一些国家数倍的电力需求。该行业正在调整各种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已经得到证实的浮动基础技术。第一批项目正在开发中,旨在证明海上浮动风电技术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

最大的商用风力涡轮机的演变

海上风电的特性对电力系统发展充满前景

因为更大的涡轮机和其他技术改进正在帮助充分利用可用的风能资源,新的海上风电项目具有40~50%的容量系数。尽管海上风力并非随时可用,但在这些水平上,海上风电与某些地区的燃气和燃煤电厂的容量系数相匹配。其容量系数超过陆上风电,约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两倍。海上风电输出因风力强度而异,但其小时变化性低于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相比,海上风在较窄的区间内波动,每小时波动为20%,而太阳能光伏的幅度高达40%。

年度容量系数,按技术和区域划分

海上风电的高容量系数和低间歇性使其系统价值与基荷技术相当,将其归入间歇性基荷技术。海上风电可以每天全时间发电,并在欧洲、美国和中国的冬季以及印度的季风季节生产更多的电力。这些特性意味着海上风电的系统值一般高于其陆上风电,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稳定性要高于太阳能光伏。海上风电也有助于电力安全,其高可用性和季节性模式能够比其他间歇性可再生能源(VRE)对系统需求做出更有力的贡献。在此过程中,海上风电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减少对可调度发电厂的投资需求。海上风电的优势还包括避免其他可变可再生能源所面临的许多土地使用和社会接受问题。

新建海上风电和太阳能光伏项目模拟周均容量系数,按区域划分

海上风电有望成为具有竞争力的电力来源

在未来十年内,海上风电将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光伏)竞争。海上风电的成本正在下降,而且将进一步下降。融资成本占发电总成本的3~0%,支持性政策框架现在使项目能够在欧洲获得低成本融资,并授予零补贴投标金。技术成本也在下降。预计到2040年,海上风电发电的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将下降近60%。再加上其对系统相对较高的价值,这将使海上风电成为最具竞争力的电力来源之一。在欧洲,最近的拍卖表明,海上风电将很快在成本上超过新建气电,与太阳能光伏和陆上风电持平。在中国,海上风电或将在2030年左右与新建煤电竞争,并可与太阳能光伏和陆上风电相媲美。在美国,最近的项目提案表明,海上风电将很快成为一种负担得起的选择,有可能为美国东海岸的需求中心提供服务。

项目发电时模拟的小时到小时变化范围按技术划分

2018年完成的海上风电项目资本成本占比,按组成和平准化度电成本划分

海上风电的历史平准化度电成本和欧洲最近竞价中的成交价

新建海上风电项目平均运维成本(O&M),按区域划分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